首页
信息发布
  • 工作动态
  • 通知公告
深化改革
机构编制管理
法规制度与监督检查
  • 机构编制法治宣传
  •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
区委编办建设
事业单位登记
政务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区委编办建设 > 正文
优化事业布局,起航全新征程----门头沟区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工作
时间:2021-07-26 14:42:23         来源: 本站原创  

  门头沟区作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当好“两山”理论守护人为追求,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完善事业单位制度机制。目前,我办已顺利完成各项改革任务,为打造“两个品牌”、建设“五个之城”、构建“一园四区一小院”经济发展新格局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一、全面部署,切实增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责任感、使命感

  近年来,我办按照中央、市委和区委部署,完成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大力推进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在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强化公益属性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本轮事业单位改革中,我办及时落实市委精神,牢牢把握改革目标任务,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一)“高站位”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区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长为副组长,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为成员,切实做好顶层设计,把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作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去定位,作为适应主要矛盾变化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去谋划,作为破解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障碍的有力抓手去研究,以当好“两山”理论守护人为追求,着力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为打造“绿水青山门头沟”提供有力保障。

  (二)“全方位”联动指导。为加强对涉改部门的指导,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化区属和区级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从优化结构布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机制、完善支持保障政策、加强党对事业单位的全面领导等方面明确了改革任务,从开展调研、制定方案、审议方案、动员部署、组建机构、人员划转、调配干部、安置人员、健全机制、试点探索、综合保障等细化了工作流程,为组织实施工作夯实了基础。

  (三)“快节奏”调查研究。按照中央和市级指导意见精神,我办组织开展了三轮对重点领域40余个主管部门的调研走访、深入座谈,全面掌握涉改事业单位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建立健全协同配合工作机制,抽调机构编制、组织、人保、财政等部门精兵强将组建工作专班,召开近10次专班工作会,系统研究事业单位改革任务,确保改革符合市委市政府要求、契合我区发展定位、满足基层单位需求。

  二、统筹谋划,切实增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整体性、耦合性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办坚持统筹谋划、顶层设计,做好事业单位改革的“四则运算”,该精简的精简,该整合的整合,该转型的转型,该加强的加强,确保实现“整体上精简、局部上调整、功能上再造、结构上优化”,增加改革的整体性和耦合性,确保构建更加科学、高效、协同的事业单位体系和运行机制。

  (一)整体上做“减”法。为控制事业单位无序增长,将事业单位总体规模控制在合理、可持续的范围内,本次改革加大整合撤并力度。对于职能萎缩、职责交叉、职责相近、“小散弱”等事业单位进行撤并、整合、重组,总体上精简事业单位53个,机构精简比例达24.09%,其中:处级事业单位整体精简3个,精简比例10%。盘活低效配置事业编制,从整体上为全区事业单位做了一次瘦身,推动了事业单位内涵式发展。

  (二)关键处做“加”法。围绕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门头沟区“首都西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京西特色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区域功能定位,充实加强党建引领、民生保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公共文化等领域的机构和人员力量,在机构限额内,为相关领域增设事业单位11个,并相应调整增加事业编制,有效解决了我区事业单位发展中的短板问题。

  (三)职能上做“除”法。突出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一是巩固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成果,不再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二是通过转企改制,推进最后4个从事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改革后不再保留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三是持续推进承担行政执法职责的事业单位改革,完成14家承担行政执法职责的事业单位的职责剥离。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有效推进事业单位的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切实祛除事业单位前行的负担,腾出更多机构编制资源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

  (四)质量上做“乘”法。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统筹考虑,做好事业单位改革与党政机构改革的接续延伸。通过科学配置事业单位结构布局,实现事业单位对党政机构的有益补充、事业职能与行政职能的有效衔接、事业改革和党政改革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全区机构改革由“物理整合”向“化学反应”质的变化。

  三、打造品牌,切实增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创新性、活力感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正处于我区聚焦高质量建设“绿水青山门头沟”,开启“十四五”全区绿色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我们始终坚持将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与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紧密结合起来,立足区情实际,大胆探索创新。坚持因地制宜,聚力打造一系列事业单位发展新亮点,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高层次打造文明首善特色新品牌。组建区文明促进中心,助力“绿水青山门头沟”城市品牌创建,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组建区公共文化中心(区文化旅游产业促进中心),推进门头沟“青山绿水”天然禀赋和“六大文化”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以“门头沟小院+”为核心、以“精品旅游、精品民宿”为载体的文旅产业。

  (二)高质量培育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组建中关村科技园区门头沟园服务中心(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发挥中关村门头沟园在培育发展新动能中的引擎作用,协同推进首钢协作配套区、医药健康产业聚集区建设。组建区区域协同发展促进中心,促进京西产业转型示范区和“一线四矿”建设,强化区域协同发展,夯实支援协作基础。

  (三)高效率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优化教育领域编制资源供给结构,大力挖潜教育系统直属机构事业编制,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成果,补充中小学、幼儿园一线教师编制,着力引进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化教育人才,提升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组建区卫生健康综合服务中心,抓牢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七有”“五性”需求,持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四、理顺关系,切实增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制度化、规范性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不仅仅是结构优化重组,更需从制度上加强事业单位管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以“三个抓手”为切入点,明确事业单位内部流程和外部关系等制度,确保事业单位规范高效运行。

  (一)在明确政事权限清单中,理顺政事管办关系。选择区社区教育学院(北京开放大学门头沟分校)、区公园管理中心作为试点,实现“三个全面”。一是全面强化公益属性,根据主管部门“三定”规定,逐条梳理政事权限清单,明确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权责边界,并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明确宣传统战、群团工作、安全法制方面的权限,切实做到清单全、定位准、边界清、责任明。二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按照中央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要求,在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明确了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方式和程序。三是全面推进简政放权,重点从人、财、物权上赋予事业单位更大的自主权,推动政府部门向更多创造公平机会和公平环境转变。

  (二)在机构职能编制规定中,明晰职能定位。选择中关村科技园区门头沟园服务中心(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作为试点,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党的领导,单列条款明确党组的地位,并设置党建专门科室,充实人员力量。二是突出主责主业,围绕“园区建设、企业服务、招商引资”,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合理配置人员编制,业务科室占比达85%以上。三是突出规范管理,进一步强化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不得承担行政职能、不得以机关名义向社会实施管理、不得以机关影响力参与或干预市场竞争,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突出主责主业、破除逐利机制、回归公益本位。

  (三)在完善章程管理中,健全治理机制。选择区医院作为试点,结合公立医院改革,我区早在2010年就开始积极探索开展公立医院章程管理。区医院章程明确了权力义务关系,理顺领导体制和组织结构,确保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科学民主管理与依法依规运行的有机统一,着力构建运行顺畅、协调高效、充满活力的公立医院现代治理机制。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整体部署,我办在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中坚定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践行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亮点。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改革精神,充实改革成果,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进一步推动编制资源向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转移,使事业单位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友情链接:
  • 单位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运河东大街56号院  邮政编码:101117
    版权所有:中共北京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承办:中共北京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电子政务中心
    Copyright  www.bjbb.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3100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626号